教师和少先队员再上井冈山,重走长征路;师生走进陕西延安梁家河,学习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在北京市朝阳区第四届学校文化节上,芳草地国际学校的“红领巾的红军行”展示让观众拍手称赞。人们更惊讶这些从小生长在大都市的孩子身上展现出的坚毅性格和吃苦耐劳精神。

朝阳区教工委副书记王世元说,师生身上的精气神,折射出一个区域教育的精气神。从美化校园到将学校文化视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写入区域发展规划,这条路,朝阳区坚定不移地走了15年。实践证明,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牛鼻子”。

校园文化成区域教育发展“新引擎”

软工硬做:用过硬环境承载文化追求

2007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印发,朝阳区教委立即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应成为推动区域教育发展的“新引擎”。

朝阳区确定了干净、整齐、美观、安全、富于教育性的学校文化建设主题。两年后,走进朝阳区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寓意深邃的主题文化景观、精致有内涵的文化楼道、特色各异的班级文化墙。

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温榆河分校,温榆之水、智慧之门、孔杏之坛、品格之光,以及将劳动课程落地生根的班级小菜园……一个个精巧别致的文化景观诉说着校园的文化内涵。

从2007年校园环境建设年、2008年人文文化建设年到2009年学校文化特色年,再到近年以“厚植爱国情怀,深耕文化内涵”为主题开展的第四届学校文化节,朝阳区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不断深化,教育与文化的融合不断升级。

有半个多世纪办学历史的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凡置附小处,皆藏悦文化”。校园里的“悦文景观”以汉字笔画元素、文房四宝为主要造型,不仅突出学校的语文学科特色,同时传递给师生做人的价值和做事的态度。临近毕业季,学校的“心悦少年”会来到“博识之窗”,将写有理想的时间胶囊放入梦想柱……

课程共育:学科教学中凸显文化育人价值

作为朝阳区首批学校文化特色金牌学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将体育作为“1+X课程”的核心,形成了“每天体育三个一”特色,即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每人一个自主选修项目,让“身心健康”这一核心素养在体育课程中落地。

“朝阳区学校文化建设在第一个10年中,关注‘物的文化建设’;现在进行第二个10年学校文化建设,我们更加关注‘人的文化建设’。”王世元说。

在朝阳区学校文化建设从硬件转向软件的阶段,各校逐步理解并接纳学生成长差异,致力于给学生个性化的成长空间。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多彩的童年,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建构了“五馆”课程,其中,博物馆课程展示探寻本草之博,感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图书馆课程展示让学生徜徉知识海洋;科技馆课程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校长们的办学理念也从外显走向内涵。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尝试用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校从发现自我、了解自然、探秘科学、解读人文等6个方面构建项目群,并启动了PDC公益项目,由学校、家长、教师、企业、社会等共同为学生搭设成长平台。

诊断式督导:让理想教育文化落地生根

2018年,朝阳区启动了诊断式督导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实践研究课题,开创性地构建了理想教育文化,尝试通过实施诊断式督导促进学校内涵特色发展。

王世元说,只有进一步从学校环境文化、师生行为文化、学生成长文化等方面将学校文化建设向系统化、特色化、品牌化推进,将学校文化与提高教育质量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师生的全面发展。

诊断式督导的核心理念是“对症下药”,即关注学校发展目标和潜力,注重寻求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对策,推动学校沿着既定目标发展。

课题组的诊断标准从一系列量化指标逐步升级为可操作的“理想教育文化”,并成为驱动区域内各校内涵发展的“新引擎”。4年来,10余所中小学成为“理想教育文化”试点校,推动课堂由追求知识教学向追求育人价值转变,由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转变,由统一标准的教育向尊重人性的教育转变。

“把建设和改造校园环境文化、规范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深化和改革课程课堂文化、彰显和提升办学特色文化贯穿于学校发展全过程,为朝阳教育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找准了方向和路径,也为朝阳区教育从‘教育大区’迈向‘教育强区’积蓄了坚实的后劲。”王世元说。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85407923

邮件:brand@prwljy.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